当前位置:花店 >资讯 > 种蒲公英能卖出600多万 这个同济大学的高材生真

种蒲公英能卖出600多万 这个同济大学的高材生真


更新:2024-3-29
摘要

走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王大庄村 村田间小道上,小路的两旁是成片的玉米地。没走多久,一片白色的田地随即映入眼帘。秋风乍起,这团白色在风中摇曳,有一朵朵细细的绒毛飞起

  走在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王大庄村 村田间小道上,小路的两旁是成片的玉米地。没走多久,一片白色的田地随即映入眼帘。秋风乍起,这团白色在风中摇曳,有一朵朵细细的绒毛飞起,像雪花在风中打转。这是早来的初雪吗?

  不,这里只是种着一片蒲公英。

  是谁有这样好兴致,在这片寸土寸金的耕地上种这么多蒲公英?是网红花田吗?为什么周围全是玉米田?是网红打卡点吗?可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前来拍照呢?

  只能走祖祖辈辈的老路?不,他不信命

  王大庄村,是一个只有50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曾是县里的重点扶贫对象。这些毛绒绒、白花花的蒲公英所扎根的土壤,世世代代都种上了小麦和玉米,但由于人均耕地少、附加值低等因素,有的农户一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王大庄村的农户也尝试过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但体量小,种出来没有销路,折腾了几次后,就没人愿意搞了。

  难道,王大庄村的村民,世世代代,只能过这样的日子吗?

  有一个人,他不信命。

  90后高材生的“异想天开” 是疯子还是勇士?

  “90后”袁维康是王大庄村里有名的高材生,他201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继续留在上海打拼。和大多数的寒门学子一样,袁维康心里也有学成归来、造福家乡的念头。 终于,在2015年,袁维康得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正式返乡创业。

  那时的袁维康,带着一箱行李和满脑子想法站在村口,他计划得好好的:先让村民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花草茶作物,卖给村里的扶贫工厂,工厂雇佣村民生产,再拿到网上去销售。这样村民既可以提高种植收入,又能在农闲时来工厂赚一份工资,一举两得。

  但袁维康的想法太新了,村里的人根本无法接受,村民的不信任、刚起步的产业…这一桩桩难题横亘在袁维康心上,让他感到委屈又无助。因为是头一年,村里种植的蒲公英都还没长起来,袁维康特意从外地进了一批原材料让工厂先运作起来,倒是解决了原料不足的燃眉之急。但销路方面,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传统的电商平台上,袁维康用尽了自己在上海工作时学到的所有本领,但花草茶的销量并不好。卖不动货,生产出来的花草茶只能堆在库房,资金无法流转,根本就走不下去。袁维康那时候每天闷在库房里,看着堆起来的存货,一坐就是一下午。他时不时总在质疑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吗?花草茶的致富路真的是异想天开吗?

  袁维康,还是不信命。

  把命运交给时间 也交给自己

  2017年,社交电商东风乍起,社交电商凭借灵活的营销手段和低廉的价格,成为流量红利的高地。但假货横行、文字游戏泛滥等乱象随之而来,不断消耗着消费市场的信任度。在这其中,苏宁拼购坚持“只做正品”,收获并巩固了大批忠实用户。

  袁维康隐隐觉得,社交电商就是王大庄村花草茶的突破口。

  2019年3月,袁维康创立“耕田去生活茶”,以试试看的心态把他的花草茶“搬到”了苏宁拼购。谁曾想,真的成了!王大庄村的优质产品和苏宁拼购的优质流量相契合,短短5个月销售额突破600万,仅818拼购日一天销售额就达70万。

  订单越来越多,工厂规模不断扩大,村民的收入从原来的2000不到,增加到5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们种起蒲公英来格外有热情…

  2019年8月,苏宁拼购公布了“拼购村”遴选政策,准备打造一批苏宁的“拼购村”,给予专门的扶持方案,扶持中小经济体,帮助村镇经济输出商品和电商文化。袁维康在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为王大庄村报了名。“今年只是个开始,如果明年王大庄村能建成‘拼购村’,我相信所有村民的收入还能再翻一番。”面对未来,袁维康信心满满。

  土地里成长起来的子孙,身上永远带着大地的沉稳与赤诚。现在的袁维康,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站在蒲公英基地前,看着随风摇曳的白色海洋,他的满腔热血就像刚回来时的那天一样,从来不曾凉过。

·上一条:蒲公英茶 贫困户致富新希望

·下一条:上海:2万盏蒲公英灯亮相徐家汇街头

相关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