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店 >资讯 > [工人日报e网评]给疫情谣言戴上口罩,喷上消毒

[工人日报e网评]给疫情谣言戴上口罩,喷上消毒


更新:2024-4-27
摘要

中工新闻是国内主流新闻网站中工网旗下综合新闻资讯门户,也是中工网核心主频道,每天24小时为广大网民滚动报道国

  给疫情谣言戴上口罩,喷上消毒水,这只是个开始

  文/龚先生

  “当真相还在穿鞋的时候,谣言已经跑遍半个地球了。”这是马克·吐温的传播学经典论断。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在医护人员奋战一线、政府与个人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防护的同时,真相与谣言的赛跑也拉开帷幕——很不幸,真相有时落在了谣言的后面,引起了慌张与无措。

  01

  前几天,网传钟南山院士建议“全中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然而钟院士只是强调注意防护,早发现、早隔离,尽可能减少传播;

  有人说,感染的都是老年人,小孩没事,事实证明最小的感染者不过9个月大,李兰娟院士表示并没有特定的易感人群;

  1月26日,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先后流传出“封城防疫”的谣言,引发多地交通混乱、蔬菜供应紧张;

  1月27日,“白岩松将对话钟南山的通知”遍布全网,然而白岩松却表示眼下不敢打扰钟院士,传播谣言会引发等待节目的观众的恐慌……

  有网友戏称这个春节“待在家里就是为祖国做贡献的时候”,可足不出户却抵挡不住谣言传播的脚步。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科普与回应。

  令人担忧的是,谣言滋生和蔓延速度极快,刚辟谣一批又出现一批,并且借由网络形成几何量级的传播。例如,让人哭笑不得的“飞机撒消毒水”的谣言就迅速蔓延出武汉、杭州、上海等多个版本。

  02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1947 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传播学公式:谣言=重要性×模糊性。含义是,一个事件越重要、事实越不清楚的时候,谣言就传播得越快、越广,其危害也就越大。由于公众高度关注疫情,所以轻信者众多,恶劣影响不容小觑。

  尤其是,此次疫情的谣言多有“专家”与“网传”的身影。许多谣言声称来自“研究组专家”“武汉医院内部人士”,甚至“官方通知”,利用的是人们对权威的信任;“网传”这种看似模糊不清的信源,则借助人们的从众心理。钟南山院士成了为谣言“背锅”的“重灾区”,“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之类的说法传播甚广,沸沸扬扬,以至于有媒体不得不写了篇《求求你们放过钟南山院士吧》。

  谣言广泛传播,一方面源于人们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恐惧与求知心理,另一方面也是科学的、准确的信息不够充分和及时的体现。

  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的数据和信息足够勾勒疫情概况,但人们想要知道的信息也许更为具体:比如病人的基本情况,曾到往过何地、接触什么人群。这些细节信息难以查到,无形中为新型冠状病毒戴上“隐形面纱”,一些虚假的、情绪化的信息填补了人们的获知缺口,谣言漫天飞舞,真相就此悬置。

  谣言消解了对医疗专业人士的信任,掩盖了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比如“万物治肺炎系列谣言”号称白酒、吸烟、香油都能治疗肺炎,就容易让人误入歧途而不相信医生。

  谣言最大的坏处是造成恐慌。恐慌性就医,导致医院和医疗资源被“挤兑”。武汉人成为了病毒的隐喻,所到之处遭受冷遇、躲避。

  03

  怎么样阻击谣言?

  有学者将新媒体时代的谣言传播公式修改为:谣言的流通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传播者影响力/公众批判能力。

  给真相穿上科学的跑鞋,给人心穿上智慧的外衣,给公开渠道一辆“超跑车”,也许是帮助真相跑赢谣言的最好办法。

  谣言止于智者,科学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我们看到钟南山、高福、李兰娟等医疗和科普人士及时站出来,澄清谣传谬误,普及防疫知识,用事实击败讹传,用科学击碎谣言。我们看到丁香医生等专业渠道保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客观地发布认识疫情、预防疫情的知识和数据,为稳定人心注入更多“镇静剂”。

·上一条:安徽省教育厅:严禁提前开学 尤其高三、初三毕业班

·下一条:文旅部科技教育司:暂停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

相关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