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店 >资讯 > 商丘将建河南首座拼购村 蒲公英成金庄村脱贫秘密武器

商丘将建河南首座拼购村 蒲公英成金庄村脱贫秘密武器


更新:2024-4-19
摘要

商丘将建河南首座拼购村 蒲公英成金庄村脱贫秘密武器

地处河南省睢县城乡结合处的金庄村并不难找。这座只有500户人家的小村庄,世世代代靠种植小麦和玉米为生,狭小的乡间小道,窄得连两辆车会车都很难,成片的玉米地分布在小道两侧,这感觉很“河南”。

车辆在行驶过玉米田后,突然出现了一片白色的田地,在绿油油的玉米田中显得尤为显眼,定睛一看,原来是蒲公英。

立秋后的中原大地,秋风初起,大片的蒲公英在风中摇曳,起伏有致,像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分外妖娆。

当地人把蒲公英称为“婆婆丁”,在本文主人公袁维康回到金庄村前,没有人会种“中看不中用”的婆婆丁。

“这是我们的种植基地。”30岁出头的袁维康指着蒲公英田说道:“收购上来的蒲公英会被送到我们的食品加工厂,炒制成茶,通过苏宁拼购卖到全国各地。”

“这只是我们产品中很小的一部分。”袁维康补充道:“等‘拼购村’建成了,我们还要带着村里的村民种植更多经济作物。”

1金庄村的难题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的袁维康是金庄村里有名的高材生。2011年毕业后,他在上海滩闯荡了三年,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亲身感受到了电商对一线城市巨大的改变,心中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虽然近几年淘宝对下沉市场非常重视,投入了不少资金,但他们还是不懂农民真正想要什么。”袁维康解释道:“农民是很实在的一个群体,光是投点钱在村里建个点,装上电脑,帮他们在淘宝上买东西,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农民更想要的是致富。

袁维康所在的金庄村有500户人家,他们世世代代种植玉米和小麦,由于人均耕地少、附加值低等因素,有的农户一年收入还不到2000元。

金庄村的农户也尝试过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但体量小,种出来没有销路,折腾了几次后,就没人愿意搞了。

2015年,睢县开展了对金庄村定点扶贫工作,发展农村电商成了脱贫工作的重点方向。知道袁维康在上海搞电商的村支书邀请他回来看看。就是这样一个机缘,让双方一拍即合,袁维康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了金庄。

袁维康回忆说:“最难的还是起步阶段,村民们不信任我,我自己的压力也非常大,毕竟这里不是上海,所有的东西都要靠自己。”

两个农村电商的老问题横在他面前:销路和原料。

袁维康的计划是,让村民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花草茶作物,卖给村里的扶贫工厂,工厂雇佣村民生产,再拿到网上去销售。这样村民既可以提高种植收入,又能在农闲时来工厂赚一份工资,一举两得。

计划再完美,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村民们压根不相信种出来的蒲公英能卖钱,搞不好又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愿意尝试。

另一方面,工厂生产出来的花草茶打不开销路,也成了袁维康的一块心病。

“做电商的都知道,所有细分领域基本被瓜分完了。”袁维康苦笑道:“想要打开市场,只能用钱砸,风险太大,投入回报不成比例,金庄村根本承受不起。但既然选择回乡,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

为了维持工厂生产,袁维康从外地进来原料加工,先让村里的一部分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然后亲自抓销路问题。

2社交电商的意外之喜

依靠传统的电商平台,金庄村的花草茶销量并不好。出货量少,生产出来的货堆积在产库里,让资金立刻紧张起来,村民时常开不了工。

那段时间是袁维康最艰难的时刻,有的村民“庆幸”道:“我就说这事干不成,东西都卖不掉,还叫我们种蒲公英,花冤枉钱。”

袁维康有段时间甚至不敢回村,他说自己无法接受有些村民的白眼。

2017年,社交电商风起云涌。依托于微信巨大的流量池,社交电商凭借灵活的营销手段和低廉的价格,收割了上亿用户,成为流量红利的高地。

袁维康敏锐感觉到社交电商低廉的流量成本,可能成为金庄村花草茶的突破口。

2018年,苏宁拼购成立,率先在业内提出了“正品拼购上苏宁”的口号。当时正是社交电商品质问题最为突出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野蛮生长,社交电商中存在大量的“李鬼”商户。他们以次充好,通过玩文字游戏欺骗消费者,比如用“小米新品”仿制小米电视,“创维先锋”冒充创维,给社交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困扰。

只做正品拼购的苏宁,用“正品”二字俘获了一批消费者的心。2018年的808超级拼购日24小时内成交500万单,双十一期间更是突破8000万单。

2019年3月,袁维康把他的花草茶“搬到”了苏宁拼购。

·上一条:“蒲公英”理论宣讲社会实践队成功开展手语课程

·下一条:水熊虫和水仙花哪种生物的生命力更强?蚂蚁庄园5月4日答题答案

相关搜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