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店 >资讯 > 飘在北京的“蒲公英”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飘在北京的“蒲公英”丨钛媒体影像《在线》


更新:2024-4-20
摘要

【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时代的个体。图文、视频版权为钛媒体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使用,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2019年7月4日,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校园内,志愿者带来的相声表演引得学生们哈哈大笑。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4年前曾估算出,中国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约有1亿人,其中流动儿童3426万人,这些孩子如何上学接受教育,是这个社会面临的无法绕开的问题。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对那些跟随父母务工的脚步,离乡背井来到大城市的流动儿童来说,这火把更加弥足珍贵。

在北京市大兴区,外来务工者聚集的南五环,就有这样一个公益性、非盈利的中学,它专门接收家庭条件困难的打工子弟,为这些孩子点燃一根根火把,让这些折叠城市边缘的农家子弟看到了世界的广阔。

钛媒体影像《在线》第96期,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学校,走近两名14岁的学生,看看这火把,为他们的生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别的学校是选尖儿的,我们学校是兜底的

北京的中学里,蒲公英中学是个“异类”。它位于南五环,北京大兴区,创建于2005年,是一所公益性、民办非营利性学校,只招收务工家庭子弟,并获得教育系统和民政系统的批准。

打工子弟们就像蒲公英,跟随父母四海为家,他们生命力顽强,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这所蒲公英中学,就是他们在这异乡生根发芽的地方。

2019年1月22日,北京市大兴区,蒲公英中学旧校区的校门。

蒲公英中学的创立人郑洪是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来京务工人员聚集的南五环创立这所学校,她就是想给这些家庭的子弟们提供一个可以接受合格初中教育的场所。

学校创立之前的走访调查,让郑洪了解到,当时北京有20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却唯独没有初中,那些已有的学校又大多以盈利性为主,且基本没有办学许可证。

蒲公英中学旧校区的教室。

2019年9月5日,蒲公英中学新校区,学生在新教室上课。

创建之初,蒲公英中学的校址选在北京南五环一个废弃工厂,在社会各界和大兴区政府的帮助下,2018年11月,这所学校从废弃工厂搬到了专门新建的校区。

办学至今,学校的经费都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

2019年3月5日,蒲公英中学开学典礼上,受到表彰的教职员工。

蒲公英中学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44名是一线教学人员,44名教师中有8名教师专科学历,30名教师本科学历,6名教师研究生学历。

该校现有学生480人,15个教学班,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400多个村落。

蒲公英中学的招生主要靠面试,面试学生和家长。面谈过后,入学机会倾向给那些家庭情况更困难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的孩子,更需要蒲公英这张课桌”。

打工子弟们初中毕业后,无法升入本地高中并在北京参加高考,他们有三种选择:去河北上高中、回户籍地上高中或者在北京上职业学校。

近三年,蒲公英中学保持了100%的升学率,其中2019年毕业生85.7%升入普通高中,14.3%入读职业高中。那些继续高中学业的学生,一半去了河北,一半回到了各自户籍所在地。

2019年2月25日,新学期开始,蒲公英中学新校区寝室,一位家长在帮孩子整理床铺。

“别的学校是选尖儿的,我们学校是兜底的。”一位老师对钛媒体《在线》说,“这些孩子刚入学时基础知识比较差,很多学生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懂,语文写作文也有很多错别字。”

学生家长只有9%上过高中,他们大多从事各种生产、服务等底层工作,以零工为主,月收入多在2000元-4000元不等。孩子们也随着父母工作而漂泊,蒲公英中学,是他们的一片港湾。

“捡”来的家

2019年9月17日,蒲公英中学,一场拔河比赛上,14岁的彭城(中)在拔河绳上“压轴”。

彭城是蒲公英中学九年级学生,他是班上的班长兼体育委员,爱好打篮球,喜欢组织和参与课外集体活动。

彭城在化学课上做实验。

“他没有班干部的架子,很热情,关键是长得还帅。” 彭城的一位同学对钛媒体《在线》说,自己有不会的题就会请教他,他也会很耐心地讲解。

老师评价彭城说,他非常热心,对班级的事情主动负责,学习成绩中上水平,进步很大。

9月6日,周五下午学校开始放假,彭城在公交车站等车回家。他家到学校27公里,公交车车程105分钟。

他来自山东,8岁那年,父母到北京打工,把他也带在了身边。

那是一个深夜,一家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硬座到达北京黄村火车站,走出火车站,爸爸领着他和妈妈去公交站场排队坐公交。

那是第一次看到公交车,他非常兴奋,因为那些“绿色大客车”看上去比老家所有的车都大。

到了落脚的地下室,推开门,整间屋子除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在那间空空的屋子,一家人开始了在北京的日子。

2019年9月7日,北京,彭城一家三口的住所,这是一个单间。

在北京6年,彭城父亲做了6年门卫、保安,妈妈一直干保洁。期间因为工作变动和北京的地下室清查,他们搬了5次家。

彭城最喜欢现在住的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不会面临突击检查。

为了省钱,租金便宜的地下室曾是很多在京务工者的首选。但住地下室,常常要面对检查,只要检查不合格,他们就会立刻被要求搬家。

来检查的人,说话都“特别冲”,彭城说,那些人说是要他们搬家,实际上就是撵他们走,“新地方还没找好,一天之内必须搬走” 。

·上一条:2019蒲公英随州专场路演活动圆满举办

·下一条:春到北京美如画 玉兰花竞相绽放

相关搜索
返回顶部